
被交辦任務時,你真的知道「該怎麼問清楚」嗎?——讀《幹得漂亮》學到的三個高效職場行動法
2025 May 05 未分類
脫不花(花姐)2024 年的新書《幹得漂亮》,不是一本談職場哲學或心靈成長的書,而是一整本「可以直接拿來用」的職場行動手冊。幾乎每兩三頁就有一段話術、一個模板,讓人讀完立刻想照著試試看。
我整理了自己特別有感的三個提醒,適合剛成為主管、正在跨部門協作,或者常常卡在「我不是不想做,是不知道怎麼做才對」的職場夾心人閱讀。
不要內心戲,遇事問明白
工作上,我們常會收到一些模糊、甚至超出責任範圍的交辦事項。
有些人會反射性地說:「好、收到。」但內心其實滿是問號:
-
這應該是我負責的嗎?
-
標準是什麼?
-
要交到什麼程度才算完成?
-
有沒有資源可以協助?
結果就是:明明已經在做,卻越做越焦慮,越做越容易出錯。
花姐的建議不是「逆來順受」,而是主動轉化為提案式對話:
「這個任務我打算這樣處理:一、二、三,做到某個程度就會回報,最晚後天完成。你覺得這樣可以嗎?」
甚至可以這樣說:
「我沒做過這樣的事,怕搞砸。你推薦我問誰比較好?我有了方向後會再來回報。」
這不是「問老闆怎麼做」,而是「給老闆選項確認」,是主動而不是被動的對話姿態。
請人幫忙,也要做功課、有交代
職場上難免要請人幫忙,但很多人一開口就說:「可以幫我一下嗎?」語焉不詳,容易讓人戒心上升。
書中建議了一種更有效的溝通方式:先展現你做過哪些功課,說明你為何會來問,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尊重與誠意。
她舉了一個請 HR 前輩協助人事調整的例子,話術長這樣:
「您前陣子在採訪中提到某某企業轉型的做法,我印象很深。我現在在安排員工輪調時遇到一些挑戰,想請教這樣做的話有什麼風險或注意事項?」
不只講自己的困境,也指出對方的經驗脈絡,讓對方只需提供補充,而非從頭開始幫你規劃。
同理,用在公司內部協作更能發揮威力。
例如催財務同事處理付款流程,不是說「快一點」,而是拆解成以下邏輯:
-
說明進度與需求:「目前流程卡在第幾步」
-
補上背景:「這是客戶急問的項目」
-
指出協助價值:「今天能走完的話會幫大忙」
-
留下彈性:「如果真的不行,也麻煩告知一個預計時間」
-
願意補位:「這樣我能去跟客戶交代清楚」
這種催辦方式,讓對方感覺到不是被責怪,而是被信任、被看重,還能成為你完成業績的團隊一份子。
交辦工作,不是丟任務,而是幫對方完成99步
這一點我自己在工作中深有體會。
做數位行銷或 App 業務時,我們常研究「為何使用者都已經加入購物車,卻沒有結帳」的原因。
其實,面對內部夥伴或主管時,一樣會有不知道他卡在哪裡的情況。
所以我把花姐主張翻譯成:「別讓對方自己想,要設計好最後一步,像 Amazon 的一鍵購買那樣。」
例如:
-
請主管回絕客戶要求,可以說:「我寫好拒絕話術了,您只要確認看看合不合用,能的話就直接複製貼上」。
-
請同事交報告,不只說「今天交」,而是:「請在表單中填寫 A、B、C 欄位即可。」
這種設計思維,不是幫對方做事,而是讓「該負責的人能更容易完成他要做的事」,「幫他走完99步,他只要走出一步就是最後一步」。
為什麼我推薦這本書?
書名雖然叫《幹得漂亮》,聽起來像雞湯或成功學,但其實內容非常實在。
它不是寫給職場新鮮人,也不是寫給高階經理人,而是針對正在學習如何帶人、協作、回應壓力的中階職場人。
每一章都像一個模組,一段話術、一種常見情境,幫你在職場裡提升說話品質、增加行動影響力。
書中還有非常多「怎麼向上管理」、「怎麼請資源」、「怎麼當好溝通橋樑」的場景演練,值得搭配自己日常情境實際練習。
如果你最近也有遇到這些狀況:
-
被交辦任務時總是猜不透老闆要什麼
-
請人幫忙總覺得對方不領情
-
任務分出去但總是在最後關頭卡住
那這本書,很可能是你目前職場階段的實用補品。
推薦給正在職場「中段修煉」的人,從溝通下手,開始累積信任與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