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一張浮世繪,看江戶時代的大眾經濟力量
2025 May 02 未分類
內容目錄
說到浮世繪,你想到什麼?日本的海波浪、富士山,還是美人與歌舞伎町?
的確,旅遊與明星是浮世繪的兩大主題。
但細想後,總覺得有點奇妙:『為什麼 18~19世紀的江戶時代,日本會誕生這種平民美術呢?同時代的東亞文化有類似多樣大量的平民美術遺留至今嗎?』
說是平民美術、大眾經濟,就得從浮世繪的定價說起。
在浮世繪盛行的江戶時代,浮世繪號稱是「一碗蕎麥麵的價格就買得起的美術品」
也就是大約現代的300-800日幣、60-150元台幣、2-5美元等級的消費。
就算江戶時代的人均收入遠不如今天,一碗蕎麥麵應該也不是個讓人傾家蕩產的數字,說是平民美術、大眾經濟一點都不為過。
.
那麼,為什麼精美的海波浪可以用這麼大眾化的價格入手?
(海波浪有名字啦〈神奈川波浪裏〉,不但在2024登上日本國的千元鈔票,還是許多潮T主題,甚至與哥吉拉大戰過)
猜一猜
登愣,浮世繪最盛行的年代其實是版畫,而且不是那種只印三五十張的版畫,而是一個版可以印八千張起跳的工藝品!
一張浮世繪的問世需要四種角色
畫師:浮世繪原畫者,剛才提過的〈神奈川波浪裏〉,畫者是葛飾北齋。葛飾不只畫出原作,還主導了海波浪的顏料,跳脫當時日本常見的顏料,用剛開始盛行的進口貨普魯士藍,更深沈大氣,顯得出大海的感覺。
版師:刻製木版的師父
印師:調顏料、刷色印製的師父。浮世繪通常有多色套色,印師的功力影響色澤流暢度很大
出版商:負責鋪貨、定價、了解市場需求反饋給畫師。江戶時代最有名的浮世繪出版商是哪位呢?登愣,叫做蔦屋。今天的蔦屋書店老闆在創社的時候就被多次問到:貴府跟浮世繪盛行時代的蔦屋有傳承關係嗎?老闆硬是找了很多次,勉強找到一點關係:我爺爺在蔦屋打工過。
畫師/版師/印師/出版商,四個角色聽起來是不是就像個生產線的雛形?有了生產線後,有的畫師一年可以畫到上百張,而出版商也會反饋市場各種需求,讓畫師乘勝追擊。
.
出版社的巧思
例如,關於旅行這個主題,就有〈東海道五十三次〉,光聽名字就知道,至少有五十三張,一天省下一碗蕎麥麵的錢也要省下快兩個月才能收集大全套。
還有〈富嶽三十六景〉,也是個試圖讓人一個多月餓肚子的題目。
畫師出系列主題後,可以保障整條生產線的收入,有種推算是,江戶時代的一條浮世繪生產線相當於今天日本一間中型出版社的產值。
腦中馬上有了《Jump少年》編輯在富奸家催稿的樣子,日本的漫畫風果然是傳承了三四百年啊。
.
但為什麼江戶時代可以養得起這麼大的娛樂經濟體呢?吃飽太閒嗎?
還真的有可能是吃飽太閒。
江戶時代的日本江戶有百萬人口,京都與大阪加起來也有130萬。往來江戶與京都的路途,就是有五十三個停靠點的東海道〈東海道五十三次〉
據了解每年往來江戶與京都的旅行人次也是百萬,要不是一半的人口都在路上,就是有少數人跑很多次
(假設20萬人,人均來回2.5趟,也就是每人5次,等於百萬旅次)
當年德川幕府在江戶,天皇在京都,糧食交易中心在大阪,三地加起來230萬人口,商人多來回個幾趟也是難免
來回的次數多了,難免就要買個禮物回家(風景明信片),或者在旅途上想想可愛的藝妓或歌舞伎(明星小卡),還有前輩忍不住對學弟妹講從前旅行的鬼故事(中二故事畫)
風景明信片、明星小卡、中二故事畫,就撫慰了商人、商人的家人,還有學徒們
而可以養得起這麼多商人的經濟體,肯定是交易十分頻繁的。
於是有了版畫生產線,以及一張版畫等於一碗蕎麥麵的比喻。
.
浮世繪,就是江戶時代的大眾經濟縮影
延伸閱讀:
為何只有日本誕生浮世繪?從東亞近代社會與經濟結構談起
浮世繪為何震撼巴黎?
0則留言